混凝土、水泥路面开裂断板的原因

1.早期开裂断板的原因

(1)原材料不合格;水泥安全性差,强度不足;集料(砂、碎石等)含泥量及有机质含量超标。

(2)基层标高失控和不平整,造成路面厚度不一致,使上层混凝土拌和物的水分或砂浆会下渗或被基层吸收,强度降低,导致开裂。

(3)施工工艺不当。如搅拌不足或过分,振捣不密实、水泥或集料温度过高、混凝土浇筑间断或未按施工缝处理、养生不及时、切缝不及时和开放交通过早等。

(4)边界原因。在双幅路面施工中,已浇筑一边的缩缝在另一边未开始浇筑前已经裂通,气温下降一定幅度时,断裂的缩缝两边混凝土板收缩,这样后浇筑还未切割的混凝土板受到较大的拉应力,而此时其混凝土强度还较低,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初期抗拉强度时,就会在先浇筑板缩缝对应位置发生不规则裂缝。

2.使用期开裂断板原因

(1)设计不当。如路面厚度偏薄、板块平面尺寸不当、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不当、排水设计不当。

(2)大吨位及超重车辆逐年增多。

(3)路基不均匀沉降。如填挖相交断面处,半填半挖结合处,新老路基交接处,土基密度不同部位;桥涵、构造物附近压实机械难以施工的部位及路基不同填料的界面或层面和压实度不足。

(4)基层失稳。如基层施工质量不好,强度不均匀或较低、面层接缝填封料失效,板的弯沉使空隙内的积水变成有压水,侵蚀冲刷基层,并沿接缝缝隙喷出,即产生卿泥。

(5)初期微裂缝的扩展。初期混凝土收缩形成未反映到表面的微小裂缝,使用一段时间后,受行车荷载及温度应力的双重作用,部分裂缝将逐渐增长、变深,以至造成面板断裂。

(6)排水不良。路基及基层排水不良,长期受水浸泡,引起路基失稳或强度不足,使路面产生不规则断裂。

(7)桥(涵)面铺装损坏。钢筋混凝土明盖板桥涵上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铺装层,由于厚度不足或与盖板、涵台结合部处理不当,在行车作用和盖板胀缩下,产生层间搓动和面板断裂。

3.早期开裂断板的预防

(1)严格控制原材料进场、基层标高、平整度、配合比及施工工艺。

(2)边界影响的控制:尽早将后浇筑的面板切缝;基层养生结束后,及时浇筑水泥混凝土路面,以防止基层由暴露时间长产生干缩裂缝。若出现裂缝,浇筑前应采取封闭裂缝处理,预防因基层裂缝反射到面板上来。

4.使用期开裂断板的预防

(1)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交通发展状况,准确调查交通量及运输车辆的发展状况并选用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原材料,完善排水系统,严格控制超重车辆通行。

(2)严格控制路基压实质量及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满足规范要求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相关规定。

(3)加强养护工作,及时完善排水系统,桥涵施工过程中,应结合桥面铺装,处理好路桥结合部位,防止不均匀沉降。

5.断板处理措施

(1)裂缝修补

对不影响质量的裂缝进行修补,可以采用聚胺树脂灌缝料、聚硫环氧树脂灌缝料、甲凝灌缝料、环氧树脂灌缝料。其修补工艺可用直接灌入法、喷嘴灌入法、钻孔灌浆法、注射器注射法。

(2)整块板更换

对于严重断裂,裂缝处有严重剥落,板被分割成3块以上,有错台或裂块己开始活动的断板,应采用整块板更换的措施。

由于基层强度不足或渗水软化,以及路基不均匀沉降,造成混凝土板断裂成破碎板或严重错台时,应将整块板凿除,在处治好基层以及路基后,重新浇筑新的混凝土板,或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或条块石换补。对于路基稳定性差,沉降没有完全结束的段落,建议采用预制块换补断板。对基层也要求采用水泥稳定结构层。修补块的缝隙宜用水泥砂浆或沥青橡胶填满,以防渗水破坏。采用重新浇筑新的混凝土板时,若采用常规材料修复或更换,则养护期长,影响交通,建议采用快凝材料。